社区体育设施是城市发展和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提升民众福祉的重要方面体育设施 。潮州市两会期间,潮州市何秀珍带来《建设适合居民需求的社区体育设施的建议》。她建议,潮州应细化社区体育设施类型,并依据居民需求差异化配置社区体育设施,以优化社区体育设施空间布局;同时,加强对社区体育器材的监管与维护工作,更好地适应人们日益增长的体育、健身及休闲活动需求。
何秀珍表示,当前潮州域内众多社区体育设施的规划和建设还存在若干问题,包括社区体育设施类型相对单一,服务内容不够广泛;部分设施使用效率低下,居民满意度有待提升;体育设施的空间分布不尽合理,影响部分设施的便捷可达性体育设施 。
因此,为充分满足各类居民的日常体育活动需求,潮州有必要深化对社区体育设施规划类型、布局模式及空间设计的探索与研究体育设施 。
“目前,大部分社区体育设施分室外活动场地、老年活动场地、室内体育设施三项,体育设施分类相对粗糙体育设施 。”何秀珍建议,潮州可细化社区体育设施类型,将服务对象定位为全体健身人群,在保留适合中老年健身器材的同时,配置中青年锻炼核心力量、上下肢肌肉力量、肩胸肌肉力量的健身房类型健身器材。
针对青少年的生长发育特点,何秀珍提及,潮州可配置促进上肢、下肢肌肉生长发育,提高肢体协调性、灵敏性及柔韧性的健身器材,并在健身点空旷地面配以适合开展往返跑、横跨跳、跳绳等趣味性活动彩绘图案,更好满足社区全人群对力量练习、有氧锻炼、休闲娱乐、亲子社交等多样化需求,打造一个充满活力、动感,又极具趣味性的社区时尚运动场体育设施 。
“在上述要求基础上,可根据社区类型和居民需求进行进一步调整体育设施 。”何秀珍表示,社区体育设施规划建设中,也应充分考虑社区内居民特征及需求,差异化配置社区体育设施。如以儿童青少年比例较多的社区应考虑增加儿童户外活动设施、多放置适合儿童及青少年活动的场地,又如增加室内外儿童游乐场、简易球类运动场的数量。
对于社区体育设施空间布局的优化,何秀珍认为,社区体育设施的配置要优化选址,以步行为主,充分考虑适宜的服务半径和舒适的步行环境,为居民创造一个便捷、舒适、优美的运动环境体育设施 。由于婴幼儿、中青年人、老年人常使用的设施不同,各年龄居民对其可接受的步行时间也不尽相同。因此,需要结合设施类型进行多层次配置。
何秀珍建议,可将0-3岁婴幼儿、身体条件较差的老年人常用的社区体育活动设施放置在居住区五分钟生活圈内;将4-6岁学龄前儿童、7-12岁小学生、50-65岁中年人以及身体条件较好的老年人常用社区体育活动设施放置在居住区十分钟生活圈内;将12-17岁中学生、18-35岁中青年人、36-49岁中年人常用的社区体育活动设施放置在居住区十五分钟生活圈内体育设施 。
此外,何秀珍还提及,潮州应积极倡导体育专业人士下沉至基层与学校,并为市民群众安排社会体育指导员体育设施 。这些指导员的职责在于,不以盈利为目标,而是致力于向公众提供一系列全民健身志愿服务,包括传授健身技巧、组织健身活动以及宣传科学健身知识等。通过这些举措,不断激发民众自觉参与体育锻炼的热情,营造全民主动健身新风尚。
撰文:董志豪
【作者】 董志豪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南方+客户端